9.4,第一次心疼一個人演得太好.........
時間:2019-09-17 08:41 來源:未知 作者:dl 點擊:次
本文轉載自:原創(chuàng) Sir電影 爆。 誰都想到。 但誰也想不到,它爆成這樣。 一個超級壞蛋,“劫走”了第76屆威尼斯影展的小金獅。 這是史上第一部拿到三大國際電影節(jié)最高名譽的超英電影。 豆瓣9.4。 首頁熱評前十位都是五星。
這是DC的勝利,《小丑》的勝利,也是一個人的勝利。 曾經(jīng),小丑幾乎就是希斯·萊杰。 今天,大門上又添一把金燦燦、讓人眩暈的鎖,上面刻著名字: 杰昆·菲尼克斯。
誰敢演? 沒有金剛鉆,別攬瓷器活。 影視圈有一個不成規(guī)矩的規(guī)矩成型數(shù)年: 敢演小丑的男演員,必須活兒好。 在杰昆之前,除了早逝的希斯·萊杰,還有兩個“小丑”扮演者手里都握著小金人。 他們是:杰克·尼克爾森和杰瑞德·萊托。
△ 希斯·萊杰之《黑暗騎士》、杰克·尼克爾森之《蝙蝠俠》(1989年版)、杰瑞德·萊托《自殺小隊》 三人中,希斯·萊杰給了小丑真正獨立的生命。 為了塑造這個角色,萊杰把自己鎖在汽車旅館房間43天,借鑒了庫布里克《發(fā)條橙》主角Alex身上fxxk一切的殺戮邪性。
他與小丑的貼合是全方位的。 一個例子。 《黑暗騎士》中小丑經(jīng)常舔唇,這并非事先設置。 只不過希斯·萊杰演戲的時候覺得嘴干,于是習慣性地舔嘴唇來保持濕潤。 種種差陽錯的細節(jié),構成了角色獨一無二的質(zhì)感,再加上演員的不幸早逝,為小丑角色平添傳奇。 希斯·萊杰即小丑。 這是公認的。 但。 這句話對其他兩個“奧斯卡版本”多少也不公平。 杰克·尼克爾森版,在匪氣與喜感之間游刃有余,萊托版創(chuàng)造性的賦予了小丑雌雄莫辨的悶騷氣,同樣是頂級表演。 理論上,越是高手,(出手)越要謹慎。 一個傳言。 在杰昆接棒之前,據(jù)說導演還考慮過一個奧斯卡影帝。 萊昂納多·迪卡普里奧。 這樣的雜音有淵源: 杰昆的哥哥瑞凡·菲尼克斯,上個世紀好萊塢90年代的人氣王,因為吸毒意外去世,很多原本該他出演的角色,就落在相貌氣質(zhì)相似的小李子身上。
——不過,小李子的發(fā)言人否定了這一說法。 但這也再次驗證了這個角色的難度。 演小丑,門檻在哪? 起碼奧斯卡或與之持平的段位吧。 誰敢演?
微表情大師 杰昆·菲尼克斯似乎成為唯一選擇。 《小丑》導演托德·菲利普稱,在寫《小丑》劇本的時,一次,看到杰昆的照片。 從此不作他人之選。 必須是他。 與其他超英電影的高調(diào)不同,直到《小丑》的定妝照出來后,托德也就只發(fā)了一張照片。 但他為“小丑”配了一個新名字: 亞瑟。
這是歷屆小丑都沒有用過的名字。 也是與DC動漫宇宙脫離的,另一個小丑的故事。 看這張定妝照,你就明白,導演為什么認定杰昆。 一大一小的眼睛,和微微歪著的頭,再加微卷的頭發(fā),因為過度減肥而顯示出來的病態(tài)。 一眼望去,就知道這是一個瀕臨崩潰的人。 當然,精神氣質(zhì)的神似,還是需要具體的表達,才能傳遞給觀眾,引起共鳴。 誰也不能否認杰昆是個一流演員。 《知乎》上有人這樣期待: 不需要臺詞,不需要表演,只是一個微表情就足夠了。
對。 他的“獨門絕殺”,就是已臻化境的微表情。 以他問鼎威尼斯影帝的《大師》為例。 人如片名,這是杰昆微表情神功一次大爆發(fā)。 二戰(zhàn)結束后,弗雷迪(杰昆·菲尼克斯飾)回到美國,作為戰(zhàn)后的幸存軍人,他的心理也受到了不少創(chuàng)傷。 開頭短短幾分鐘,弗雷迪不安的情緒就溢出屏幕。 杰昆為這個主角設定一個招牌表情。 咧著一邊的嘴唇說話,五官不能協(xié)調(diào),仿佛是一個偏癱患者。
這泄露了人物極度混亂、焦慮的狀態(tài)。 與之匹配的,還有不動神色的肢體語言。 一群士兵在沙灘上用沙子堆出裸女時,他的姿勢是彎著腰,插著手在旁看。 疲態(tài)下的茍活,一下就顯現(xiàn)出來。
更絕還在后頭。 如果是在有一定時長的特寫、近景鏡頭呢? 演員必須不斷“喂招”,才能讓觀眾始終聚焦在人物和劇情上,不至于被沉悶壓垮。 這一場戲,弗雷迪接受神學教授的心理治療。 短短幾分鐘的對話里,杰昆就已經(jīng)用自己的表情做出了內(nèi)疚、憤怒、懊悔,以及對心上人的思念。 Sir粗略數(shù)了一次,至少四種情緒。
皺眉,抬眉,瞪眼。 至少三種微表情。 微妙到連說話時咧開的嘴角幅度都不同。 有些演員表演,招數(shù)多,但沒有揣摩角色動因,毫無道理,最終導向的結果干擾觀眾入戲,是為花招。 而杰昆的招數(shù),是建立在他與角色之間連呼吸頻率都保持一致,更勿論有些角色簡直就是與他在靈魂層面的呼應。 比如弗雷迪。 比如小丑。 小丑,在西方戲劇里,最常見,最經(jīng)典的表情就是“笑”。 杰昆在塑造角色的第一步,就是想,如何讓亞瑟笑得與眾不同。
那種張著大嘴的笑,是沒心沒肺的癲狂,是不屑一顧的虛無,是為了將小丑塑造成一個從人類社會中異化出來的瘋子。 但在杰昆這里,笑,第一次有了痛感。 杰昆認為,小丑的笑聲是因為痛苦而發(fā)的。 小丑并非沒有感受。 只是他的感受無人在乎。 所以,正常人的憤怒、吶喊,在“小丑”的特定身份中,只能轉化為笑。 亞瑟的媽媽常常對他說的一句話:Put on a happy face.
所以,亞瑟在遇到所有問題的時候。 他只能笑。
這種病態(tài)的笑,并不好練。 說實話,一開始我并不認為自己能做到。我會獨自進行練習,還會讓導演托德·菲利普斯來聽我的笑聲。我必須得學會在現(xiàn)場和其他人面前大笑,這個過程并不舒服。 還是給他啃下來了。 這是開頭逗孩子,被孩子母親訓斥時,報以歉意的笑;
這是望著心愛的姑娘時,溫柔、深情的笑;
這是照料母親時,開心的笑;
這是看到自己上電視后,露出滿意的笑;
這是與小丑的身份合二為一之后,報復社會后癲狂的笑;
還有各種職業(yè)假笑,皮笑肉不笑。
笑,本來是自然而然的五官表情。 源頭是對幸福的向往。 但在杰昆這,卻在人性苦海里與傷痛病疾疊加,再生。 笑成為一個從心尖拔出來的,熱騰騰的“武器”。 所謂四兩撥千斤,一個有生命有情緒的微表情找準了,就像針有了針眼,劇情、人物性格全部都能穿針引線,由點及面。 “所有的事情都好笑,直到它發(fā)生在你身上……” 這句對喜劇表演者命運的詛咒,成為了杰昆版“小丑”的要義。
哦,哥哥 Sir不止說過一次。 痛苦或恐懼,都是演員值得珍視的感受。 漠視它,逃避它甚至否定它,最終都會讓自己的角色被抽離靈魂,也失去了被繆斯親吻的可能。 杰昆之所以能夠在微表情中鳥飛魚躍,就因為他有著非同一般人能承受的過去。 某種程度,他無需刻意演一個病人,他只需要把自己生病的一面展示出來就好。 你應該對他的悲劇有所耳聞。 杰昆·菲尼克斯8歲就跟著哥哥客串電視劇。 他們的父母是“在路上”結緣的嬉皮士,婚后加入邪教組織,在環(huán)游南美的過程中生孩子。 Phoenix是他們回到美國洛杉磯之后改的姓,取的就是“鳳凰涅槃”之意。 可以說,菲尼克斯兄弟從小就感受到了反常而癲狂的“藝術教育”。 哥哥瑞凡在21歲,憑借與好基友基努·里維斯出演的《我自己的愛達荷》拿下威尼斯電影節(jié)影帝(這哥倆與水城淵源已久)。
誰知道。 兩年后,瑞凡因為濫用藥品在約翰尼·戴普開的酒吧里愕然離世。 從此,杰昆被推向臺前。 媒體一次次地發(fā)問,哥哥與他人生之間的關系,讓他回憶哥哥在世的情形和自己的心情。 杰昆公開說過很多次,不想再談了。 他一直重復一句話: 我永遠不可能理解這樣的失去,我只能慢慢接受他已經(jīng)離開的事實。 但追問依然不眠不休。 這徹底引爆了杰昆身上的不安全感。 他決定用混亂回應混亂,用瘋狂抵抗瘋狂。 26歲的杰昆,就憑《角斗士》第一次提名奧斯卡,但36歲那年,他說要退出電影圈,玩說唱。 他的“謝幕作”,是一部讓人驚掉下巴的紀錄片。 《我仍在這里》。 在這部片中,杰昆有意混淆了電影和現(xiàn)實,將他對好萊塢(名利)的厭倦,無保留地摻雜其中。 杰昆成功飾演一個“脫離了影視圈而一事無成”的自己。 開頭就單刀直入: 我真的不想知道你們是怎么看待我的 恨也好,愛也好,只要不誤解我就行
在一次排練之后,杰昆當著許多媒體的面,宣布: 我要退休了。
全國都炸了。 他接下來想做的事情更是匪夷所思。 去做說唱。 他為了擺脫自己哥哥的陰影,徹底遠離電影圈。 是的,二十年過去了,瑞凡·菲尼克斯還在被提起,像極一個寸步不離的幽靈。
紀錄片《我仍在這里》也是杰昆·菲尼克斯的反叛宣言。 片中,他首先打破的就是:菲尼克斯家族被公眾寵溺,欺騙性的乖巧顏值。
他縱欲,酗酒,越來越臃腫的身材,和一頭亂發(fā)和胡子,以及終年不摘的墨鏡。 這一切,都在告訴周圍注視他的人,我現(xiàn)在是一片混亂。 然后,他喊著要做歌手,錄制好第一張唱片,開始首演。 歌詞一般,唱功也并不好,又因為喝得太多,一屁股從舞臺上摔了下來。 這一摔,將杰昆的說唱事業(yè)徹底推向谷底。
在電視節(jié)目萊特曼秀上更讓公眾對他的忍耐度達到極限。 上節(jié)目時,他一副坐立難安的表情,和不停撓著自己胡子的樣子。 丟人至極。
甚至,他還將嘴里的口香糖黏在了桌子底下。 這個梗從此在好萊塢里流傳開來。 所有的明星都以嘲笑杰昆的胡子、口香糖成為最流行的笑話。
看著這個曾經(jīng)一流的演員,過著二流的生活,唱著三流的rap。 全國都在唱衰他。 連他的鐵粉都怒了。
但。 就在許多人熱衷于看杰昆一路下坡時,杰昆似乎獲得了平靜。 紀錄片的最后,他凝視著電腦屏幕上的評語,仿佛是看著一場社會試驗。 “杰昆”應該是什么樣? 觀眾眼中的“杰昆”要做成什么樣,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名字? 這一刻,杰昆一如那個扯著自己嘴笑的小丑。
他撕碎了眾人面前的“杰昆”,也扯掉與哥哥的刻板關系。 一如開頭他要控訴的: 我存在的意義不是解讀別人的話
也一如《小丑》那句經(jīng)典臺詞: 介紹我出場的時候 能不能叫我小丑
他的這一場鬧劇,就像是小丑向眾人的娛樂,也像是小丑,向眾人的復仇。 是誰,不重要。 杰昆,還是小丑,根本不重要。 重要的是,杰昆從他承受的來自世界的掌聲和口水中,倒映出這個世界的虛偽本質(zhì)。 “所有的事情都好笑,直到它發(fā)生在你身上……” 這句對喜劇表演者命運的詛咒,成為了“小丑”杰昆人生的注腳。
我仍在這里 紀錄片毫不掩飾他fXXk up的人生。 但在所有人都信以為真的時候,他說,這只是與世界開的一個小玩笑。 息影四年,杰昆嘗盡人間冷暖, “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”。 杰昆在最黑暗的時刻里,直面慘烈,并與之和解。 那思念,除了那部展示狗屎自己的紀錄片之外,他素食、旅游、早上和晚上都花時間冥想,以及,做起了瑜伽。 “我以前認為它挺無聊的。” 2014年,在接受《花花公子》采訪時,他對發(fā)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這樣說的: 我知道的是,我一直很幸運,現(xiàn)在也是。我越年長,知道的就越多。 我感覺我一直在偽裝成我想無拘無束的樣子,但或許有一定潛在的規(guī)則和約束,我也不知道,我一直在嘗試直面背后的謎。 終于,凝視過深淵最深處,杰昆心頭一緊,意識到他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在乎。 他開始學會專注,學會平靜,也學會活得更久。 2012年,杰昆復出。 出演《大師》,獲威尼斯影帝,奧斯卡提名。 他嘲弄了所有人,不論粉絲,還是臭罵他的,兜兜轉轉一圈之后,扣題片名: 我仍在這里。 “一旦他們覺得我是怎么樣的人,我就想跟他們談談”。 杰昆收起了那些過于憤怒的棱角,開始與每一個導演攜手,呈現(xiàn)出更豐富的可能性。 《大師》的導演,保羅·托馬斯·安德森說。 杰昆就是一個“接盤俠”。 無論你把飛盤扔到懸崖,雪山,還是大海中,他都能接到飛盤并把它帶回來,甚至還能溫柔地靠在你的手掌上,讓你感到很暖和,這應該是最好的回報了吧? 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演員。 《小丑》導演托德評價他: 作為一個演員是不是走得太極端了?不會,他是一個職業(yè)演員。 當然,關于“拒絕被定義”這點,杰昆一如既往地堅持。 為“小丑”持續(xù)的減重,讓他變得格外的虛弱。 在一次拍攝中,在巷子里踢東西,結果摔了一跤。 媒體習慣性地報予掌聲。 他一點不領情。 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進入這個角色,試著做一些我認為誠懇和獨特的事,僅此而已。 至于你們怎么談論這些事,請便。 縱然溫柔了,但杰昆恐怕這一輩子,都無法媚俗或媚雅。 2019年了,他依然像個“小丑”。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與角色違和—— 電影里的小丑從未感受到真正的溫情脈脈,而杰昆則收獲了一枚與他同樣酷的女“小丑”。 未婚妻魯妮·瑪拉(代表作《龍紋身的女孩》)。 《小丑》威尼斯首映禮,兩人寸步不離,看完電影還迅速地交換眼神和微笑。
也只有這個時候—— 我們才看到這頭黑色,不馴服的羔羊也有溫順的低俯。 我們才突然明白他一直孤獨的意義。 孤獨不是空洞,不是拒絕,更不是怪異。 孤獨只是一個人靜默在立于天地,堅持自己的獨特。 別怕孤獨。 你終會等到你的同類。 本文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 世聯(lián)翻譯-讓世界自由溝通!專業(yè)的全球語言翻譯供應商,上海翻譯公司專業(yè)品牌。絲路沿線56種語言一站式翻譯與技術解決方案,專業(yè)英語翻譯、日語翻譯等文檔翻譯、同傳口譯、視頻翻譯、出國外派服務,加速您的全球交付。 世聯(lián)翻譯公司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國際交往城市設有翻譯基地,業(yè)務覆蓋全國城市。每天有近百萬字節(jié)的信息和貿(mào)易通過世聯(lián)走向全球!積累了大量政商用戶數(shù)據(jù),翻譯人才庫數(shù)據(jù),多語種語料庫大數(shù)據(jù)。世聯(lián)品牌和服務品質(zhì)已得到政務防務和國際組織、跨國公司和大中型企業(yè)等近萬用戶的認可。 |